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回覆陳立誠 有核不可(8)? -- 盲點何在?

於網站上看到網友讀過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一書有一些心得及討論。
很巧我也讀過。有這機會正反兩方的想法及意見探討,是讓讀者有思辯的機會。不會為反對而反對,為贊成而贊成。
回覆陳立誠 有核不可(8)? -- 盲點何在?


有核不可Q25“沒有核電,電價會上漲?”真是大哉問。但彭教授在書中將核能發電成本與火力發電成本比較時,總是與相對低廉的燃煤發電比較,從不與極為昂貴的燃氣發電比較。個人毋寧相幸彭教授應非故意,而是思慮上出現了“盲點”。

==>燃煤相較天燃氣產生較多的碳。當然也可以與天燃氣比。前提是台電的核四的成本真的可以參考嗎? 台電回應陳謨星教授「台電所言核能成本僅是燃料成本」之說明』文中第一段提到了『101年燃煤發電成本1.64元/度』及第二段提到了『以2015年完工運轉之燃煤電廠發電成本約2.5元/度』來看,到底要用那個數字來看?也可以看出新舊燃煤電廠成本不一致,這是合理的。Q25以台電的資料,還有以新的燃煤電廠與同期核四相比,應是好的比較。

有核不可第四章彭教授大量引用了國科會報告,國科會報告是以麥肯錫報告為藍本。國科會原先委託麥肯錫研究時,重點在於研討台灣“減碳潛力”,核能根本不是其研究重點。這些以研討減碳潛力為主的研究,都不約而同的以未來碳排量極大化作為“一切如常”("Business As Usual, BAU")的碳排基準。因為在開始假設未來碳排極大,才能彰顯其研究“發現”了許多功效強大的減碳手段。這種手法經常出現,不必大驚小怪。不但一般研究報告有此現象,就是國際間提交的減碳承諾也無不如此。

麥肯錫報告(2011年版)中一再將其BAU假設條件與環保署的NAMA (Nationally Appropriate Mitigation Action),「國家適當減緩行動」之假設條件作比較。其實兩者半斤八兩,都是以極大化未來碳排作為基準,來彰顯減碳績效。環保署這種作法也無可厚非,國際間爾虞我詐,各國無不以極大化BAU碳排為基礎來彰顯本國的減碳努力,希望在國際談判時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

在此僅舉一例說明國際談判無不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京都議定書在'97年通過,但其減碳基準年定為'90年,這對歐盟及前蘇聯集團極為有利,在其堅持而美日憤憤不平下通過的,本人在“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一書中有詳細解說。

言歸正傳,麥肯錫報告既然要將BAU之未來碳排極大化,其假設條件就是“燃煤極大化”。

==>現在才言歸正傳 XD。上段看下來,實不知陳想要說明什麼。是認同麥肯錫報告?還是就用麥肯錫報告來討論。彭書不是如此嗎?

國科會(麥肯錫)報告對電力BAU有三個假設:
1.既有核電廠除役,核四不商轉。
2.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維持在2011年的裝置容量。
3.增加燃煤電廠,以填補電力不足的缺口。

這三個條件都與現實不符,核電情形大家較為了解,不再贅敍。以火電而言,目前台電正在加緊興建位於通霄390萬瓩的燃氣機組(裝置容量與核四2部機相當),何以假設未來天然氣裝置容量維持在2011年?再生能源也是一樣,政府年年大力補助增設風電與太陽能,所謂維持在2011年裝置容量只能騙騙外行人。第3個條件,所謂“增加燃煤機組”以填補電力不足的缺口根本是完全與現實不符的假設。

==> 陳說三個條件都與現實不符。所以是不認同國科會報告?天啊,那這份報告是垃圾嗎?
就說第一點,現在日本從去年九月到現在都是『零核』。與現實不符? 陳寫此文是在1/9日。應該不會不知這點。
第二點,實在看不出陳想表達什麼?天燃氣及再生能源容量會提高?
第三點,在彭書也看不出他有表達出『增加燃煤電廠』的說法。


但十分不幸,並非電力專業的彭教授可能真為這種假設誤導而產生了盲點,以為核四不建將會以低廉的燃煤機組取代,得到不建核四,電價上漲有限的結論。

今日台灣政府能源政策的兩大支柱除“緩步減核”外就是“節能減碳”。前者核電蓋不成,後者煤電蓋不成,逼出了一個“燃氣最大化”政策。核四不建,最有可能取代核四的就是燃氣電廠。大家如不健忘,應該還記得,數月前不是有反核人士建議廢核四而在原址改建燃氣電廠嗎以燃氣取代核能每年發電成本差價至少350億元。彭教授以燃煤取代核四的假設,得到不建核四電價所差無幾的結論有極大的盲點。

==>==>彭應該沒有說到此結論。 P160『依核四實際發生的建廠成本及未來追加之費用來說,核四發電成本約2元/度,如果以2015年完工運轉之燃煤電廠發電成本約2.5元/度』此段話是來自台電『台電回應陳謨星教授「台電所言核能成本僅是燃料成本」之說明』。所以彭直接引用,得到差距25%,在這之下去討論。若說是彭的假設,那是大錯特錯了。又說是彭的結論,那得看這是誰的假設。

正反思辯-有核不可(7)-核電成本勘誤


於網站上看到網友讀過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一書有一些心得及討論。
很巧我也讀過。有這機會正反兩方的想法及意見探討,是讓讀者有思辯的機會。不會為反對而反對,為贊成而贊成。

回覆陳立誠有核不可(7)-核電成本勘誤


本篇討論有核不可Q25“沒有核電,電價會上漲?”的一些錯誤。
Q25的錯誤可分兩類,一類可歸為“資訊錯誤”。一般民眾在對核電資訊可能不是很清楚,但以彭教授鑽研核電議題之深,連這些基本資訊都搞不清楚,就實在太令人遺憾了。

==>有沒有錯誤,讓我們看下去。疑,分兩類,怎只看到一類。另一類呢?

1. 彭教授說“而且,上述成本計算方式,都還未考慮核電廠的除役成本,以及核廢料的處理成本。”(彭書P.160)
本人看到這段只能搖頭嘆息,一般反核人士知識淺薄,不了解核電成本中包含了“後端營造成本”情有可原彭教授怎可不知?以2012年為例,核電每度成本(0.72)中的0.17元就是提撥後端營運基金做為未來核電除役及核廢處理之用。後端營運基金目前累積金額已超過2000億元,在三座核電廠除役時(40年計)將接近3000億元,何謂“上述成本未考慮除役及核廢成本?”
==>回到彭書P.160,彭書引用的是台電回應陳謨星教授「台電所言核能成本僅是燃料成本」。沒錯,來自台電。而且陳的回文也是來自同一篇文章。神奇吧!

那裡錯了?因為彭引用第二段文字,而陳文是引用第一段。第一段如陳所述包含了『三座』核電廠除役的成本。而第二段呢?在核四上從頭到尾沒有提到除役費用。只說了『未來追加之費用』,此是不是包含『除役』及『核廢料』如第一段所述?還有一點是彭應該也對其成本運算有質疑。書中以美國為例,『因為無法如期讓高階核廢料永久儲存場開始營運,所以必須延長乾式儲存的時間,導致用過核燃料的後端處理成本持續上漲。』。這是現實面的問題,大環境變動,台灣人大地狹,且多地震,若真的要放,那裡可以放,誰願意放,要付出多少的金錢,這可能不是個絕對值。也就是說,提撥的金額足夠嗎?還有金錢可以解決的嗎?在P.160頁第五行指出『成本不可能照舊有核電廠』。陳應該以此來說明才對。


2. 彭教授說“以英國為例,根據英國核能除役管理局的文件,核電廠除役要一千億美金,約四兆五千億台幣,而且費用持續暴增”(彭書P.161)
這種誤導與綠盟在“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中之誤導類似。彭教授引用報告所討論之Shellafield,其核電廠並非台灣所使用的輕水式電廠,更重要的是廠區還有核廢料再處理(Reprocess)設備提煉鈽作為英國原子彈原料。以國外類似台灣的輕水式核電廠除役經驗為例:美國已有11部機完成拆廠,全球許多國家也都有拆廠經驗,平均拆廠費用為美金420/瓩。我國三個核電廠6部機裝置容量為514萬瓩,拆廠費用估計為台幣650億元。與彭書中引用的四兆仟億元相差也近百倍。彭教授不應以這種離譜數字誤導國人。

==>我並非核能專家。無法判別輕水式及非輕水式。但彭書引用的英國的數字是正確的。

==>陳文也在他的延伸閱讀提到反核者的疑問『許多人也有種誤解,認為長期貯存超過萬年,這筆基金可能不足。
==> 其中引用了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的資料說台灣是僅次於瑞士核電每度電提撥後端費用最高的國家。台灣與美國相比是5.56倍。然而上述文中平均拆廠費用是引用美國數據?前後比對,是不是暗示拆廠費用被低估了?

3. 有核不可Q25有一重要表格,表4-4(P.158)
彭教授引用其中核電成本每百萬小時瓩108.4美元為基準,與其他發電方式比較。該數字相當於每度電台幣3.3元,這是美國估計興建新核電廠的成本與已接近完工的核四廠完全不同。核四廠每度電成本最高2元,換算為每百萬小時67美元,與表4-4的最低發電方式接近,彭教授何不直接引用核四實際數字而採用不相干的美國數字?

==> 這段叫做盜亦有道。上段陳文覺得彭應該要用美國數字,但這段覺得彭用美國的數字卻不對?開頭又稱『重要』表格。讓人摸不著頭腦。很明顯彭本來就不相信核四所引用的數字。可與上段回覆互相對照。陳所述有些前後邏輯上不對應。

4. 彭教授說“福島事件的賠償與清除核污染的後成本,可能高達1245.5億美元,超過3.7兆台幣,這些金額從未被計入發電成本,使核電的真實成本被嚴重低估”(彭書P.161)
姑不論彭教授數字較大家經常引用的數字嚴重高估(聯合國估為美金380億元,約台幣1.1兆元)。將核災損失計入核電成本,認定核災必然發生也大有問題。試問民眾在買車時,是否也要假設未來必然發生“死亡車禍”而將其計入買車成本?邏輯與實務上均為不通。

==> 此段我想。以保險業來看最直接。車禍保險會賠。核災呢?陳以車禍舉例太沒有說服力。彭以福島例子來看,是不是有其它費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災害及防備?從陳文中看來是沒有的。一旦發生,也就是說台電就像東電一樣可能會破產。
再看看一則新聞『世界銀行提供窮國發電經費 不支持核電』為什麼?我們都知道銀行不做賠本生意的。

本篇討論的都是極為淺顯的數據,彭教授不應在簡單議題上犯這些明顯錯誤誤導讀者。彭教授Q25討論核電與電價另有一重要盲點,將於下篇討論。
延伸閱讀




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誰是真正為國家打拚的人?


<<誰是真正為國家打拚的人?>>
知道為什麼要罷免吳育昇嗎?那你應該好好看看這九大理由。知道憲法第17133條的規定嗎?還有什選罷法六十六條是不是違憲高門檻的規定是不是直接剝奪了人民的權力。才造成現在台灣社會的空轉。身為人民,不應該再以厭惡政治而不去理解政治事。當遇上不聽從人民心聲的官員,難道都不動作嗎?任由政客『軟土深掘』?憲法133聯盟讓我衷心的折服。

當我知道有一群人犧牲自己的時間,日日夜夜舉著牌子穿縮於大街小巷連署,甚至到大年初一,很感恩也感動台灣還有這群人護衛著。他們為的是什麼?誰是真正為國家打拚的人?一個對於這土地關愛的人,怎能不支持呢?反觀對於一個民調9.2%支持率的總統有97%的政績達成率,天大笑話,真的是『袂見笑』。再多的抗議,鞋子,怒吼,已經對他毫無感覺。人民必須團結,必須覺醒,新的一年,希望從『罷免吳育昇』事件開出好盤!


18分鐘留給自己

蔣勳:「一天有24小時這麼漫長,我們能不能留18分鐘給一首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管理。


想想一天怎麼過的吧!



這是我前年底回台南後自己訂的。比以前健康許多,當然其中取捨許多,現實面就是『錢』。其中心路歷程當然是經過好幾次的思考。後來還是選擇回台南。目前除了『錢』外,有99%看來都是好的。不後悔的啦。

回到主題。

工作,睡覺,吃飯,交通,上廁所這些所要花的時間,有時不是說你要省就省。只是說除了這些外,你一天還剩多少的時間可用,給自已,給家人?

蔣勳一開始提到了一天我們可不可留18分,後來退而求其次以一年,甚至用到以一生來對待一首詩。

我想若要用一生去『搾出』18分來對待一件事,是滿可悲的。人為何如此『茫盲忙』?

我想用較不極端,較平民的做法來設想。一個月18分鐘或者半年18分鐘。

對於自己的文化,是不是可以去了解?
對於自己的歷史,是不是可以去了解?
對於自己的環境,是不是可以去了解?
對於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可以去計畫,去想像?

來看看扭轉命運的過程。

思想 ->行動->習慣 ->個性 ->命運

若我們的思想停滯,我們如何改變命運?亦或是我們一直咒怨著生來如此?

零時政府說的好:

「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
因為,「」是萬能的。

不要劃地自限,說不可能,做不到。新的一年,給自己些勇氣,去思考去行動吧!


正反思辯-有核不可 回覆陳立誠有核不可?(12) -發電成本低妨礙產業升級?


於網站上看到網友讀過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一書有一些心得及討論。

很巧我也讀過。有這機會正反兩方的想法及意見探討,是讓讀者有思辯的機會。不會為反對而反對,為贊成而贊成。


有核不可 回覆陳立誠有核不可?(12) -發電成本低妨礙產業升級?



1個月前開始針對“有核不可”寫評論時,怎麼也想不到僅僅第四章就寫了11篇超過15000字的評論原因只有一個:錯誤實在太多。

針對第五章“走出悶經濟”只準備寫一篇並不是第五章錯誤很少而是因為第五章主要討論的產業政策,並非個人專長,不擬冒充萬事通對彭教授高論不擬置評但不免懷疑,以個人略知一、二的能源議題,竟發現彭教授跨界閱讀的結論幾乎全錯,對彭教授跨界閱讀後寫的“產業政策”含金量如何,個人不免充滿疑問

==> 情緒話,無意義,不用看。

為何本書有第五章個人也十分納悶,第五章90%的內容與核能或電力何干?和電力有關的10%個人也不敢苟同五章和電力有關的部分重點是指責政府以低電價補貼工業,但工業電價低於民生電價全球皆然,下圖即為遠見雜誌327期引述國際能源總(IEA)資料,顯示全球各大經濟企業用電較民生用電都低廉許多。


==> 陳應該搞錯了方向。彭第五章很明顯是要討論政府一直強調的『沒有核電,台灣產業會失去競爭力,失業率會提高。』P.172. 不是他主張的。是政府主張的。此主是主要說明他的看法。沒有核能,經濟也可以成長。陳若也覺得與電力或核能無關那應該與彭明輝想法一致才對。彭後幾個問題也回答了主要原因現在經濟衰退的主因是租稅負擔率是最低的。造成企業主不思進步,導致產業老化,才會失去競爭力,見表5-1及參考文獻149監察院糾正案。所見台灣企業皆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汅染,高工時,低工資』,若以政府所述,核電不必然造成競爭力衰退的主因。此處陳附圖說明工業電價及民生用電比較,乃單一以『電價』相比。以科學園區為例來看以遠低於市價的方式徵收,而且水價,電價都有補貼。此段陳的說法不儘搞錯彭的意思,且看法也太局限了。(後面還值得看嗎?XD)



是否全球政府都“補貼”工業用電?未必盡然。電力公司售電總成本中除發電成本外,另有極大一部份是“輸配電成本”。電力由電廠輸出時,多是以超高壓輸出(345,000伏特)如果要輸送到一般家庭,就要將超高壓電力經由各地變電站以變壓器一路降壓,並經由配電系統配送一般家庭用戶(110伏特),其輸配電系統投資極大。但如果輸到大型工廠,可以超高壓直電給大用戶,工廠自行裝設變壓器以降壓電力公司可省下龐大輸配電費用。所以基本上電力公司電給工業成本是遠低於電給一般家庭各國民生電價都高於工業電價,主要原因是成本使然,不得是補貼工業用電。

==>此段是好的資訊。學電力工程的,這也是常識。如上段所述補貼的部份,以經濟競爭力來看,電力補貼只是一部份。若以產業升級來看要有配套的全面綠色租稅改革。此在參考文獻141 <<我國永續發展之能源價格政策>>有提到。此處陳所著墨是『工業用電』與『民生用電』比較。本人觀察目前待過的企業公司,還在用傳統式的燈管而不是節能T5燈管。試想這不是原地停留不思進步?眼巴巴地等著政府補助,這不是以補助之詞陷納稅人於核電恐懼之中嗎?

台電今日工業售電大量虧損是事實,但勿忘台電今日民生售電也虧損主因是台灣目前售電成本低於發電成本用戶用電越多,台電虧損越多今日台灣工業用電大於民生用電,台電工業售電虧損自然大於民生售電,本部落格“三個錢坑?遠見雜誌誤會了”有詳細解說,不再贅述。

==> 此處觀點『台灣目前售電成本低於發電成本』。本人認為也該增加『節源』及『增加效能』兩處思考。假設你所算的成本是對的前題下,那我們來思考為什麼那麼貴?值得嗎?有沒有浪費?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若我花了這些錢,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若芧頭都要指向『成本』話,那身為每一個納稅人更應該思考為什麼?好,以陳的說法,基於一些原因,工業用電大都以民生用電便宜。假設這些企業主可以帶來更好的經濟,可以超過22k薪水的命運,也不用擔心何時會被裁員,那倒是好。但放眼這幾年,是這樣嗎? 核電跟經濟競爭力根本無關。其連結本人尚未評論。其虧損其一,購電買高賣低被經濟部糾正是事實 P.201。賠本生意沒人用,但我們政府確很會。代表什麼?官商勾結?

彭教授在第五章最令人費解的論述是指控因為核電成本低廉導致電價過低使工業界不求上進,無心於產業升級。這種論述有極大迷思。發電成本和售電價格不必然有直接關係,這句話怎麼說?

==>此處是亂扣帽子。彭明輝從未說過『核電成本低廉導致電價過低使工業界不求上進,無心於產業升級。』

見P176 Q28,只提到的是核電『低燃料』成本。以陳文中常談『成本』,卻把彭的文意截取。而且整段話真的完全扭曲。是各種補貼過多,造成產業升級停滯。P181.此段看來陳的立場『核能』不必然與經濟相關與彭相同才對。同時也反駁了政府的說法。

如果發電成本,必然推電價,毋庸置疑。但如果發電成本低廉,但政府為了推動產業昇級,提高售電價格則售電價格和發電成本就不必然有直接關係。如果政府為了推動產業昇級而調高電價,並不表示非用昂貴的發電方式才能達到此一政策目的,彭教授論點有極大的盲點。

==>陳一直在繞圈。P181一直探討的是整體的『租稅負擔率』不止是單單工業『售電價格』。彭書第五章一直在『沒有核電,台灣產業會失去競爭力』這主軸下去思考政府所說是對是錯。陳的立場乃一直在『電價』的合理性去思考。陳一直把政府說的話當成彭所說的。這是搞錯對象。

以日常生活為例,假設某甲每天伙食預算為100元,但為了減肥,決定每天只吃一碗陽春麵如果在一般小館,每天只要消費30元。但某乙建議某甲達到減肥目的應提高外食成本每天飯館去吃陽春麵,因大飯店每碗陽春麵要價100元。某甲是否要接受某乙建議?某甲目的是減肥,每天在小館子吃一頓30元的陽春麵和在飯店花100元吃一碗陽春麵都可達到同樣目的,為何非要“提高成本”來達到減肥目的呢?比較聰明的作法不是應該每天消費30元,省下70元可移其他消費嗎?

==> 如前幾段本人所應『節能』方向思考加上『如何增加效能』。以這例子來看,本人有第三種做法。每天跑操場就好了。省錢又有益健康。此例對於說服電價實在無說服力。

政府如果要以提高電價為手段推動產業升級,最合理的辦法雖然提高電價仍然採用成本低廉方式發電不必為了提高電價放棄核電採用其他昂貴的發電方式。這是第五章電力論述最大迷思。


==>至於提高電價,前電台董座黃重球就說了不管核四有沒有運轉都會漲。 而核四沒有運轉,台電可能會破產。此看來是台電長久下來營運的問題。所謂『昂貴』的發電方式應以『永續』經營下思考。回應前例,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了嗎?看看世界各國吧。當然若說到再生能源,就得需要換個話題了。就不在此篇討論了。

陳在此文立場很怪。好像沒把書的第五章好好看完。我是看完後,覺得其論述有些邏輯上的不合理才加以整理。



展望過去 向望未來



過去債務已經還
算盤毋免遐呢精
過年過節唸茶經
謝天謝地來拜神

未來事業照明燈
頂真計畫囥佇心
今年萬事一定興
台票黃金滿厝間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阮來e所在

李小龍
腳手來佮全世界講伊e所在

用台語歌詩諺語佮你講阮來e所在

阮早就是無母親e人


                         from  反對出賣國土;母親的傷口在流血

土石流撞入厝內
講啥物水土保持?
講啥愛土地?
樹仔剉佮規山坪
山挖佮規粒山頭變平地
聽人講 山是咱e母親

雨水淹蓋了厝頂
講啥物這是天災
講啥物三聲無奈
樹仔根早就無牢土啊
規山坡地起民宿 種菜 種茶葉
聽人講 山是咱e母親

阮早就是無母親e

註:剉 tshò  

        刜 phut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駛入去總統府



【駛入去總統府】
這條路直直
載著三十五噸e怨氣
攏總作伙予去
送到門口,請你來接禮
阮欲予你驚喜
阮欲佮你提醒
你袂凍當作青盲
你袂凍閣假皮皮
你袂凍當作臭耳

這條路直直駛
5秒鐘e路途
就佇門口 共你『恭禧發財』
阮欲予你了解
阮欲予你知
你袂凍閣獨裁
你上好家己下台

阮不愛政治
阮只欲活會得過
這要求甘會上超過?
即條路
假始是黃泉路

阮就直接佮羅訴







阮是台灣原住民

【阮是台灣原住民】
為著予人民認得誰是主人
全台灣攏有中山路,中正路,中華路
為著袂袂記持轉去厝e
捎一張中國地圖貼佇台北市地圖
南北向是省份
東西向是城市
即馬為著欲認祖歸宗
開始改寫歷史

台灣那親像你e hotel
台灣人那親像你e奴才
好歹你無囥心內

阮徛佇遮己經百冬六代*
阮有家己e主人
阮有家己e文化
阮有家己e歷史
阮是台灣原住民

毋是死奴才


註:捎 (sa) = 動作粗魯,隨便就拿

後記:

前年至區公所查閱過去祖先記錄,官方記錄有六代。宗祠部份待考查。顯示在此落地生根已久 。實在找不出跟對面的有啥關係。我們應該讀的是台灣的歷史,這土地的歷史。現在竟然教育部要大改歷史課本!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小詩_電子愛情符仔 + 想過去

(一)

【電子愛情符仔】

指頭仔
佇手機面頂
劃來劃去
劃愛情e符仔

將你貼咧

(二)

【想過去】

想著過去心傷悲
目睭一眯幾十年
風風雨雨放伊去
認真打拚出頭天

【黨證萬歲】

【黨證萬歲】
我有即張 藍色即張
烏西吃錢毋免關
兄弟姐妹莫相刣
日後報答你就知
暫時記佇阮心內

你有彼張 藍色彼張
大聲冤枉你上乖
一時糊塗憨大呆
三問四問攏毋知
緊卡電話律師來

請你 請你 閣予我機會一擺
想袂到 想袂到
烏西技術練出師
台灣人民真好拐
橫直吃飯人請 無食足無彩
橫直有錢無提心擽擽 (ngiau ngiau)
阮閣投你一擺

國民黑金 害害害
百姓素質 呆呆呆
家己照鏡 往頭殼大力揌 (sai)





小詩_風雨算啥物




  按臉拍落來

  按臉搧落來

猶原決心繼續行

心中彼葩火,無可能化去

千萬毋通放棄

千萬毋通放

堅持落去

繼續行

2014.1.27初稿

2014.1.30修正



註:搧喙䫌 (siàn-tshuì-phué )=打耳光

hòng-khì
放捒 pàng-sak=  放棄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阮e台語詩冊


掀開一本一本e台語詩冊
讀一句一句e詩句
有時tshuā阮去故鄉
有時tshuā阮去遠遠e所在
有時飛去天頂
有時鑽入山區
有時過去,有時未來

佇頭殼內踅來踅去
短短e幾句話
定定暗蓋著千言萬語
無仝e時間 地點
無仝e
一定有無仝款e感想
假始有一工 無讀詩
一定會寂寞

提筆家己寫詩,拍算做一本家己e詩冊
一句一句e詩句
寫落來,改過來改過去
有時害阮傷悲 煩惱 怨恨
有時歡喜 甲期待
有阮痟想的願望
有時是想欲講e
有時寫過去,有時寫未來

佇頭殼內踅來踅去
短短e幾句話
是日思夜夢
是囥置心內足久e
假始有一工 無靈感
一定是失去了生活e意志


註:寂寞 siok-b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