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核三只是幌子,藍白真正想動的是國安

核三只是幌子,藍白真正想動的是國安 核三重啟看似能源選項,實則隱藏更深的國安與政治風險。事實上,核三商轉已逾四十年,延役成本高且違反國際核安標準;高階核廢料無處可去,低階廢料暫存也逐漸飽和。台灣在零核狀態下供電穩定,尖峰備轉容量充足,證明核電並非必需。更何況,核三位於地震頻仍的恆春半島,一旦事故,後果難以承擔。 更嚴重的是國防與資安風險。二〇一〇年 Stuxnet 病毒滲透伊朗納坦茲核設施,即便隔絕外網,也能癱瘓離心機。二〇二五年七月十六日,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重新檢視此案,以強化自身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背景之一是「午夜之鎚」行動,美國曾向包括納坦茲在內的多處伊朗核設施投下十二枚大型鑽地炸彈;同時,美國基礎設施長期遭網路犯罪與敵對國攻擊。這些案例顯示,核能設施一旦成為目標,衝擊將直逼國家安全核心。 在此背景下,藍白推動核三公投,不僅無法解決能源問題,反而可能將社會拖入分裂與消耗的陷阱。過去一年多,藍白在多項議題與國會操作中展現親中傾向,這次公投亦不排除是外部勢力利用民粹與假議題進行的「稻草人戰略」,最終削弱本土民意。更值得警惕的是,核三位於南部,該區在地意識與綠營支持度高,一旦出事,將重創南部民生,讓全台更易被外部勢力操控。 核三公投已超越能源政策範疇,它是台灣面臨的國家安全與民主韌性考驗。真正的能源安全,應建立在分散化、再生能源與穩健的儲能基礎上,而不是重啟一座高風險的核電廠,將台灣置於更大的危機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