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誰需要台語的存在?

 

誰需要台語的存在?

 

 

母語的復興是被殖民者社群面臨的重要任務。在殖民主義的歷史中,被殖民者的母語往往受到打壓和忽視,導致其逐漸消失。然而,有趣的是,有時候外國人學習和使用被殖民者的母語成為喚醒被殖民者對母語意識的契機。

 

現如今,外國人能夠流利地說台語已經不再新奇。像網紅美國人阿勇仔、法國人吉雷米,以及前AIT高雄分處長歐雨修和澳駐台代表露珍怡都能說一口流利的台語。

 

當我們看到外國人能夠流利地使用我們的母語時,會產生複雜的心情和感受。特別是在最近的台語金曲獎得主鄭宜農發表感言時,他沒有使用台語,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事實上,外國人學習被殖民者的母語並不一定是出於學術目的,也可能是出於實際的交流和合作需求。

 

當我們看到外國人能夠用我們的母語進行溝通和交流,或許會短暫地感到自己文化和語言的價值和尊嚴。這可能讓我們對自己的母語產生歸屬感,但我們是否會重新拾起我們的母語呢?

 

是的,這是歷史的宿命。老一代經歷了痛苦的回憶,但年輕一代未必需要承受相同的壓力。

 

但是,幾年後只剩下用於歌唱和娛樂,那麼誰真正需要台語的存在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